今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根本保证。当前,四川正处于能级位势持续上升、发展方式调整转型、增长动能加快转换、开放格局整体跃升、民生福祉提升优化、城乡治理深化变革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重大战略交汇叠加、重大部署深入实施、重大政策加快落地等一系列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问题意识,坚持结果导向,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引领四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四川现代化建设调查研究的根本点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开展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新时代新征程,四川聚焦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严格按照《方案》明确的12个方面重点内容和6个步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确保调查研究同四川的战略定位、中心工作、决策需要、人民期盼等紧密结合起来,系统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智慧,通过调查研究,把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实际、特点、要求等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要突出四川特色、巴蜀印记。从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成都郫县红光公社调研农村建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四川调研。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的最高领导人对四川的重视和关心令人印象深刻。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建好建强四川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应积极履行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切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找准制约能源资源保障、国家安全、稳藏稳边的瓶颈卡点,解决与新发展理念要求不相适应的痛点难点,纠正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不相符合的做法,奋力把现代化四川建设推向前进。
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四川现代化建设调查研究的着力点
问题既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干事创业、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破解矛盾是科学调查研究的基本逻辑。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各种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深入研究,精确把准根源和找到症结。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形成“三张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采取“台账式管理、销号式整改”,及时“杀个回马枪”,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西部地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难点所在,四川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意义非同一般。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能源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科教大省,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重要支撑地、国家先进制造完整产业链重要集聚地、国家重要物资和战略资源储备供应保障地、国家实现稳藏安康和经略周边的战略要地,具有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大后方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认识到,在四川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存在不少的不足和短板: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推动位势能级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共兴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绿色低碳转型仍需持续用力,创新策源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待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民生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智慧治理能力和安全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从严管党治党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党员干部视野格局、能力素养、工作作风与新使命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为此,我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实情、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找准四川现代化建设调查研究的落脚点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最了解实际情况、最易发现问题、最有解决问题经验的人,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拜群众为师,多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体察实情、解剖麻雀,确保重要情况心中有数,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调查研究应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夯实新时代党群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要大力纠治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防止“调研”成“调演”。切实做到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绝不搞作秀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盆景式调研和被动式调研,以实实在在的调研推动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托育、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主动了解群众困难,实实在在为民造福。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主动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治蜀兴川大局中找位置、强担当,解答好四川现代化建设的“人民之问”。尤其是,要坚定扛起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使命,充分发挥现代城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巴适安逸与创新创造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开放时尚交相辉映的优势,打造高品质生活的美丽幸福四川。
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四川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切实把基本情况摸清、把真实问题找准、把解决对策提实,把“问题清单”转变成“成果清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四川力量,书写巴蜀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中共大邑县委党校)